查看原文
其他

微信@我,有些话得赶紧说

毒Sir Sir电影 2019-12-21


创造者说?


甭管咱俩熟不熟,Sir也不兜圈子了。


今天这篇,不聊电影。


只聊我和你。


这一切都要从一个数字开始——


1685


不是哪个神秘的年份。


是从Sir发布第一篇公众号推文到现在,已经1685天了。


没想到吧,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成了老相好。


在这么多个夜晚里。


我们是怎样相会的呢?


你的视角:



公众号文章创造者的视角:


从一个空白文档开始,创建素材,像高考冲刺一样,一分一秒逼近发送时间。


哪怕还想再多写写,还觉得可以完善。


也只能松手,交卷。


然后。


你的微信上就这样多了一个小红点,等着你来掐灭……


一天又一天。


这早已成为我们之间最大的默契。


但这次你如约进来,Sir想多给点意外。

说到Sir。


你最深的印象肯定是“毒舌”。


Sir的确毒舌。


依然清楚记得写下的第一篇10w+。


评,当时号称制作成本上亿元,请了“好莱坞精英制作团队”,演员名单汇集实力天王、流量女星、老牌戏骨,横跨迪拜、台北、东京、米兰、杭州四国五地取景的——


《富春山居图》。


文章的标题是《五彩斑斓的屎还是屎!》。


在还任职于一家电影杂志的时候,这样的标题是绝不会发表的。


但。


这不就是我们平时和朋友吐槽电影时候说的话吗?


Sir从没觉得创造出了什么“毒舌体”。


把书面语说成口头语。


把套话说成大白话。


难吗?


你也行吧。


其实Sir最想做到的是,每篇文章,都像一个朋友从聊天框给你发来消息:


“××真的炸了啊,墙裂安利”,“MD,今天被××坑了一张电影票”……


Sir知道,最大的质疑一定来自“专业”


你懂电影理论吗?你知道影史流派和渊源吗?你熟练掌握解读电影的学术用语吗?



电影需要巴赞。


但观众也需要以他们的语法去说话的影评。


关键是——


坚持原创,敢说真话。


还有,好玩的事,千万不能停下来啊。



成为影迷,有门槛吗?


答案是肯定的,尤其是对于文艺片。


影迷和非影迷的关键区别是,看电影对他,是不是一种主动的文化行为。


我们与电影的关系其实都大致如下——起初,偶然从某单品中获得享受和刺激;然后,习惯、厌倦这种享受和刺激;再之,期盼通过更全面深入地了解,比如它和其它的知识体系、美学观念,以获得更大的享受和刺激。


在这过程,我们可能困惑、痛苦、失望、愤怒,直至遇到那部令你心乱如麻乃至醍醐灌顶的电影。


你才发现,之前所有的长途跋涉,都值得,甚至都是乐趣。


发现了吗?


真正的门槛,是为了让更多人们爬上去,而不是把人们隔在外面。


更不是让一些人站得更高,甚至形成审美的霸权。


我们和电影的关系本应如此。


比如这个“毒Sir”。


一定不会想成为那种前面摆个红色牌牌的专家权威。


他没什么精致架子可言,喝酒撸串看电影,骂街抖腿人字拖,还有一直以来使用着的星爷表情。


他就在手机屏幕的另一边,踏踏实实地坐在你的对面,用说人话的方式,撑好片的腰,揭烂片的底。


不做高高在上的影评人,就能和爱电影的人近一点。



在毒舌的这个家族里,更多的人也开始冒头——


仙女落在写字间,追剧看片聊八卦的吃瓜表妹柳飘飘


段子手到擒来,资源有求必应的北方猛汉肉叔


爆笑方言解说,性向暧昧不明的视频猛男菊椒男孩


还有猛挖行业黑幕的毒眸,和最近登场的时尚圈泥石流王炸炸


可以不正经。


但一定不假正经。


无论是电影、剧集、时尚,我们手把手地搞定一条条被写满傲慢的门槛。


和你们一起向上走。


能说不快乐吗?

今天掏心窝地说这些话。


是因为最近微信发起的《创造者说》,特别邀请了Sir来讲两句。


接到麦克风的时候,一下卡壳。


和平时完全不同。


评电影,可以势如破竹。


说起自己,千头万绪。


从开始到现在,如果真有什么经验值得分享,Sir有两条:


成长,不是一件轻松事。


在不一样中成长,更难。


1685天,心平气和写作很少,手忙脚乱的时候多,火烧眉毛也是常事。


选题会、看片子、写稿件、修改、标题会、最后一步扫码发布,一套打完之后,才能放下心来,跟朋友们在留言区里吹吹牛。


看看表,就已经过了午夜。


再睁眼,就又是新的一天。


有部电影,Sir特别感同身受。


《摄像机不要停》。


一样有不撞南墙不咽气的孤勇,一样也有过怨气发过飙......


△ 某次发飙留下的作案现场


甚至,你们知道《毒舌》也经历过那样的“遭遇”。


一夜之间,全公司的人都慌了。


不知所措的他们,一起看向注视着不知所措的Sir。


慌吗?慌也要爬起来。



再来吗?当然。


开始了,就不能停下来。


我们继续拍,摄影机不会停



1685天,会改变知名度,改变享受一部电影的心情,改变作息习惯,甚至会改变健康状况……


好了,不卖惨了。


来聊聊,1685天改变了你什么吗?


Sir只知道,我们真的走得越来越近了。


为了能对得起天天守候的毒饭和影迷,Sir曾为他们组织一场场燃爆的线下观影盛会。


还有24小时的马拉松观影。


他们真的会从四面八方,涌向一个梦中的“只放好片的电影院”。


△ 远的毒饭从天津、青岛的几百公里外赶到北京,有的坐了7小时火车;近的毒饭甚至洗完澡还没吹干头发就赶到现场。大家席地而坐,通宵观影,之后也产生了好几对电影情缘


有第一步,就有第二步。


我们常常抱怨国产片没有好电影,但对于优秀的国产电影,又常常(被逼)无视。


但Sir没理由无视。


《Sir电影首届影展·华语电影11人》


我们在北上广深,挑了最好的影院,最好的时间段,连续13天,为爱电影的你放映12部华语顶级好片。



第一次组织大型线下活动,搭团队,找嘉宾,做物料,全摸着石头过河。


果然。


赔得心甘情愿。


《嘉年华》《村戏》《不成问题的问题》等上座率100%;广州场开售30分钟部分场次售罄;北京场1小时内部分场次售罄。


好电影,不是没人看。


而在此之后,我们还成立了为好电影要摇旗呐喊的《好片院线》,和影迷粉丝的聚集地《毒舌观影团》



从每日坚持更新的文章,到各式各样的线下活动。


不要停,也不会停。


Sir要一直给你们好看。


这次受邀微信举办的“创造者说”。


是一个由微信发起的,关于创造的话题分享计划。



“少数派”。


是一件开心事,所有的“特别”都能创造价值;是一件烦心事,所有的“特别”都要接受逆境。


毒舌也好,犀利也罢。


其实不过是平凡的我找到了平凡的你,走进了同一场名为电影的,特别的梦。


我们的特别,是我们的志同道合。


其实所有能来参加的,都跟Sir一样。


坐在电脑背后的我们,想走到你的世界里,带着那些简单而纯粹的价值。


说是“创造”。


其实所有能来参加的,都跟看电影一样。


只要愿意,门槛并没有想象中的高。


而当你决定去说、去做、去创造,也就注定为这个世界又添上一种不一样的声音。


一切的开始,就更简单。


有人的在汗水中对抗无聊,有人在表达中找寻自我,有的人因为被爱,有的人因为热爱......


这个短片告诉你,创造,什么时候都不晚。


只要你对着生活,动起手来。



最初接到微信《创造者说》考题的时候,Sir还在困惑:我到底创造了什么呢?


但现在我知道了想对你说的答案——


比起创造出的东西更重要的是。


用创造的方式,活着。


本文图片来自网络


编辑助理:破坏之王阿姨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